close

Q1:什麼是文化?

文化英文拼為「culture」,意思為「持續的行為」,也就是一地區的生活方式。回推為最早的行為是「在大自然中能夠生存的行為模式」,也是下圖

(圖略)

人們因接觸動植物面、摸索出的自然規律、配合規律而衍生出的行為模式。慢慢的為了生存與心靈的依靠,衍生出宗教與習俗。宗教與習俗也是文化的載體──肢體、符號、文字中紀載的重要內容。 隨著人口的增加、器物的進步、行為模式的累積,相近地區,擁有共同行為模式的人們,便漸漸地發展出一種獨特的「文化」,這個文化會因時間與空間的不同而有所差異。

 

Q2:台灣文化的特性

影響台灣文化特性的因素有二:一、生物多樣性,二、殖民背景。

生物多樣性:冰河時期各類動、植物為生存而南遷至台。冰河時期結束、溫度上升、海水位上升,部分動物未及時離開而滅亡或往高地遷移,造就台灣生物多樣性。

殖民背景:於史前時代(為有文字紀載)便有人類活動,於六千年前南島語系民族遷移至台灣生活,至四千年前因人口增加、土地無法負荷而開始向外遷移。後又有荷蘭、清朝、日本、國民黨來台治理,各式國家來台貿易、交流。

各式民族來台後接觸平埔族與山地原住民,經歷文化傳播、磨合、在地化,漸漸形成台灣文化,一個包容的文化特色。

以建築為例,可以看出華南式小巧、精緻的房屋。例如廟宇;華北式雄偉樸實的建築。例如:中正紀念館。

以地名為例:大甲(卡道)便是平埔族地名;高雄岡山是以日本城市的命名;各地的中山路、中正路便是國民黨統治下的產物。

 

Q3:台灣平埔族的文化特色

平埔族文化與漢人文化最大的差異是共享與需求。他們所耕種的農地全部屬於部落,而不是個人,當一塊土地地力用盡,平埔族人會將它還給部落,讓土地重新休養。且平埔族人在耕地種植時,只會種下自己「所需」的份量,而不是像漢人一樣求「豐收」。平埔族是因需要而去製造,而非「儲蓄」。

平埔族也是一個及尊敬自然群族,他們使用火耕、不獵殺幼獸,使自然生生不息、殺嬰,控制人口,保持地力好維持群族的生存,皆可以看出平埔族的文化特色。

 

Q4:施琅的治台政策對台灣的影響

治台政策主要是預防台灣成為下一個反清的基地而訂定。但這些限制對台灣有著不小的影響,例如官員三年一任,導致台灣無法全力建設;班兵治,使得將不信兵、兵不信將,使台灣成為手無縛雞之力的地區;禁建城牆與橋樑,使城是無法抵擋外患的攻擊;禁攜家眷來臺,使男女失衡,造成社會隱憂。因多為單身男子因此狎妓、酗酒、賭博、械鬥之風很盛,造成社會治安的重大問題;渡台禁令多、死亡率高,使成功移民者最大目標皆為謀利,導致重財好利、汲汲於短期利益。

 

Q5:糧食與人口的關係

根據英文人口學專家馬爾薩斯的《人口學原理》,若沒有加以管制人口,人口會呈幾何速率成長(2、4、8、16、32……)而食物供應成算術速率成長(1、2、3、4、5……)如下圖。

(圖略)

若沒有節制人口、減少人口(天災or人禍)或者開闢新糧食產地(移民or殖民地),故有的產地無法長久供應人口的成長,將發生天災或者人禍,以減少人口至安全量,開始下一個循環、周而復始。下圖以中國歷史為例,

(圖略)

可知原本中國種植水稻約可容納六千萬人;宋代早熟稻、明代馬鈴薯與地瓜等高產作物傳入,可納人口增加(如明朝曾經將近一億九千萬),但一旦超過最大人口數,便會因饑荒與天災,引發人口大量減少。(以上數據引用曹樹基《中國人口史》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張燈結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