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一、「女媧補天」是我國重要的神話故事。請問這是屬於那一種類型的神話?又何以我國神話故事其實並不發達呢?(10%

 

女媧補天屬於創世神話。而神話的流傳是由巫師口述、繪畫代代相承,後才有人用文字敘述。之間時代久遠,紀錄凌亂不全。加上文人會將神話歷史化、寓言化,不止使其失去本色,也因此而消亡。

 

二、若置於詩歌發展歷史觀之,請由「作品」、「作者」兩個層次,分別論述《詩經》到「楚辭」的發展大勢?(15%)

 

以作品面來看,一、《詩經》和「楚辭」代表著南北方不同的文化風俗,表現出來的風格氣質不大相同。二、相較《詩經》的文辭修飾除了重章疊唱與賦比興,「楚辭」麗詞、對偶、排比逐漸增加,在作者有意識的創作下,展現作者審美的趣味,擺脫文學實用性,擺脫文學實用性,排除其功利價值,走向「文學化」。

以作者面來看,從《詩經》非一人一時之作,慢慢地轉成「楚辭」的個人創作,能夠考證是由何人所作,是個人意識高漲的體現。

 

三、請說明屈原於〈橘頌〉中如何以橘自喻呢?(15%)

后皇嘉樹,橘來服兮。 受命不遷,生南國兮。 深固難徙,更一志兮。 綠葉素榮,紛其可喜兮。 曾枝剡棘,圓果摶兮。 青黃雜糅,文章爛兮。 精色內白,類任道兮。 紛緼宜修,姱而不醜兮。

嗟爾幼志,有以異兮。 獨立不遷,豈不可喜兮? 深固難徙,廓其無求兮。 蘇世獨立,橫而不流兮。 閉心自慎,終不失過兮。 秉德無私,參天地兮。

願歲並謝,與長友兮。 淑離不淫,梗其有理兮。 年歲雖少,可師長兮。 行比伯夷,置以為像兮。

 

 

 

 

四、請說明宋玉〈九辯〉中「悲秋」的根本原因何在?(15%)對你而言,「秋」又能引發什麼樣的情思呢?(5%)

悲哉秋之為氣也!蕭瑟兮草木摇落而變衰。慄慄兮若在遠行;登山臨水兮送將歸。泬寥兮天高而氣清;寂漻兮收潦而水清,憯凄增欷兮薄寒之中人。愴怳懭悢兮去故而就新;坎廪兮貧士失職而志不平。廓落兮羈旅而無友生;惆悵兮而私自憐。燕翩翩其辭歸兮,蟬寂漠而無聲;雁雍雍而南游兮,雞啁晰非悲鳴。獨申旦而不寐兮,哀蟋蟀之宵征。時亹亹而過中兮,蹇淹留而無成。

 

一、宋玉的悲秋是將肅殺蕭瑟的自然秋景,與悲涼悽愴的詩人融為一體。藉悲秋情懷,抒發「貧士失職而志不平」的悲哀。簡言之,此些悲緒皆在哀嘆「悲士不遇」。

二、受文學傳統影響,「秋」引發我「悲」的情緒。但因人生經驗關係,較無「不遇之悲」,情緒屬於較「感傷季節(人)的遞嬗」,甚至有「搶說愁」的成分在內。

 

五、《詩經》作品有所謂「詩無達詁」之說,請以清人崔述「縱作詩者不必果有此意,而讀此詩者自可以悟此理」的說法闡釋之。此外,請舉出「一個」造成「詩無達詁」的原因。(10%)

 

1、此與西方認為詩歌有多義性的原因之「讀者心中引起的感受與反應不同」,意涵類似。因作者與讀者們的人生經驗不相同,故所接觸一事務,所產生的聯想、感受不盡相同,故作者可能無此義或者非此義,但讀者們可以從各種蛛絲馬跡中,讀出言外之意。

2、另一個會造成詩無達詁的原因還有「作者心中意識活動之難以確指」。沒有人,甚至包含作者,能保障作品中的每一種涵義為何,故有「詩無達詁」之說。

 

六、學者認為孟子散文充滿「氣勢」,請就〈孟子.公孫丑上〉說明此「氣勢」從何而來? (15%)

孟子見梁惠王。王曰:「叟!不遠千里而來,亦將有以利吾國乎?」

  孟子對曰:「王!何必曰利?亦有仁義而已矣。王曰:『何以利吾國?』大夫曰:『何以利吾家?』士庶人曰:『何以利吾身?』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。萬乘之國,弒其君者,必千乘之家;千乘之國,弒其君者,必百乘之家。萬取千焉,千取百焉,不為不多矣。苟為後義而先利,不奪不饜。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,未有義而後其君者也。王亦曰仁義而已矣,何必曰利?」

 

 

 

 

七、請說明「散體古文」、「駢文」在形式上分別有什麼特點?(5%)

 

「散體古文」是針對行文與一般韻文與駢文相異的體式而言,傳統散文是文史哲不分家,甚至會將文學與非文學混為一談。

駢文又稱四六文,以駢麗為主,在辭句上講求對偶、音韻與用典的文體。

 

八、蘇軾由文學史發展的角度,稱美韓愈「文起八代之衰」。請說明何謂「八代」以及蘇軾此說的文學史意義何在? (10%)

 

所謂的八代是指東漢、魏、晉、宋、齊、梁、陳、隋,八朝駢文興起到鼎盛的時代。而文學史意義在於韓愈、柳宗元發起了聲勢浩大的古文運動,主張用散句單行的形式寫作散文,使這種散文逐漸代替了此前的駢文,並持續千百年。在這場運動中,韓愈的開創之功是不可沒的,並且以卓越的理論和創作實踐,為古典散文的藝術生命注入了新鮮血液,為散文的歷史發展開闢了一條康莊大道。所以,素來不輕易稱許別人的蘇軾也在《潮州韓文公廟碑》中作了「文起八代之衰」的千古讚譽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張燈結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